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特刊-有機米 2008 / 07 / 01 80

「吃飯沒?」是這麼熟悉而親切的問候語,米飯早已融入台灣民眾的生活與文化。吃一口米飯,不僅利益自己,而且有助於大地的永續。由於全球暖化的問題逐漸受到重視,水田對於調節氣候、涵養水分、保護生態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吃飯救地球、吃飯救台灣,一點也不誇張!

現在要更進一步,推動有機農耕,不要讓農藥、化肥破壞珍貴的土地;而與我們共生共榮的動、植物生態,也絕不能毀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上,老祖宗留給我們美好的環境,我們也有責任把它留給下一代。

支持本土有機米,就是愛護我們生存的環境。近幾年來,透過一群有心農友的努力,台灣有機米的品質已獲國際肯定,本刊特別介紹幾個有機米產銷班,「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且看農友們如何耕耘這一方福田淨土。除了以下介紹的有機米生產者以外,尚有大甲鎮產銷班、紅磘農場、復古有機農園、祥和有機農場、新世紀農場等多家有機農場,若有因緣,爾後將陸續介紹。

銀川有機米產銷班

銀川米來自山巒疊翠的花蓮富里,經營者賴兆炫1994年從日本文獻看到有機肥可以改善產品品質,增強土壤肥力,帶來健康與商機,於是具有碩士學位的夫妻倆決定回鄉種田去!

「銀川」取自父親的名字,早期經驗不足,收成20多噸才賣出3公斤!賴兆炫說:「沒關係,上班也一樣有壓力。」夫妻倆一起推廣產品並舉辦產地觀摩,歷經兩年多終於打開知名度,建立了通路。

2004年銀川產銷班成為台灣生產履歷的示範場,整個生產流程透明化。生產履歷也就是食物的身分證,透過電腦輸入條碼,就能看到米產地情況和生產日誌,拉近農夫與消費者的關係,也帶動台灣農產品進軍國際。

 

花蓮市有機米產銷班

產銷班班長康天德回想幼年時的農耕,本來就很自然。之後,慣行農法的推展使產量增加,卻讓自然生態遭受破壞,他感到事態嚴重卻無計可施。1996年政府正推廣有機農業,農會指導員姚文治經過一番努力,於1998年召集農友成立花蓮市有機米產銷班。由於本班農友年齡偏高,姚文治發明了每月一張的農事記錄簿,根據耕作的作業項目,設計各式的彩色圖案貼紙,讓不識字或對填寫記錄有困難的農友能按圖索驥,並記錄用量。老農們有了這本工具書,記錄精準又確實。

東豐有機米產銷班

1995年花蓮農改場場長黃山內開始推動有機耕作,玉里地區找上曾文男兄弟試種,隔年召集農友組成東豐有機米產銷班,由曾文男擔任班長,轉作過程順利,還得到花蓮縣十大績優產銷班。

之後,黃場長又找曾家兄弟試作堆肥中心。當堆肥場準備擴大設廠,弟弟曾文珍受傷,學建築的兒子曾國旗返鄉接手父親的事業,從頭學習堆肥的製作,將微生物運用在農業上。有機米的後段加工,每一關都潛藏污染的危機,必須建立作業的完整性,於是曾文男申請農貸,漸次將機器完備,並以肥料的經營幫忙產銷班運作。

 

民豐有機米產銷班

宜蘭礁溪的秋天進入休耕期,一畦畦的稻田灌滿了水,蘊藏著來年的希望與生機。自龍潭湖引出的水量豐沛,由於灌排不同道、不受工業污染,形成良好的種植環境。

過去,產銷班班長游建富採用慣行耕種,不僅耗竭地力,自己也是農藥的受害者。1993年在政府的推廣下他參與了有機栽培,1998年他召集鄰田的農友組成民豐有機米產銷班。由於擁有大型機具,他幫班員代耕,從整地到包裝銷售,一貫作業下他維持著有機耕作的完整性,也確保有機米的品質,並嘗試以不同的品項包括紅糯米、黑糯米、三寶米等,提供給消費者多樣選擇。

 

太保市有機米產銷班

由曾文水庫灌溉的嘉義縣太保市以慣行農耕為主,太保市農會為改善鄉民健康與永續經營家園,由農會指導員謝加欽帶著農友試種有機米。1997年太保市成立第一個有機米產銷班,謝加欽教導農友耕作技術和理念,堅持以圳溝為界,努力說服鄰田共襄盛舉,讓有機做得徹底。漸漸土壤大有改善,植株變得健壯,又挑抗病蟲害強的台稉16號,一分地已能收成10刈。2001年產銷班12甲的耕地取得有機驗證,迄今已擴增為兩班,共58位農友、耕作面積30甲。

農會預扣部份賣米所得,作為幫班員統一採購秧苗及有機肥的費用;稻穗成熟時,也由農會接洽收割機,包裝儲存均是品管嚴格的一貫作業。

 

台糖‧大富有機農場

位於花蓮縣光復鄉的台糖公司花蓮糖廠的大富有機農場,地勢平坦寬廣,放眼望去,一整排的林園大道綿延至山腳下,清新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

台糖總公司的天然資源小組,這幾年積極推動有機耕作,包括生產有機米、有機蔬菜等,其中有機米在台灣的東、西部都有發展據點,東部運用花蓮舊有的光復糖廠,面積約二十一公頃的土地施行有機耕作,並在二○○七年通過慈心驗證。

 

菩提有機農產行

台灣除了有產銷班集中經營的農場以外,還有許多個別戶單一農地的農友種植有機米。這些小農除了除了無法建立品牌而且也不能貿然將所生產的有機米送到一般的碾米廠,因為擔心產品受到污染,攸關誠信問題。這些小農如何是好?菩提有機農產行的老闆蕭宏真,有鑑於此,為有機米專設一個碾米場,收購或為個別的農友加工有機米。

菩提有機農產行的產品主要提供學校餐廳、寺院等食用,所以,他以大包裝的方式銷售,另有部分做為五穀粉加工的原料。蕭宏真以這種方式幫助小農,讓他們可以在有機耕作上繼續走下去。

 

芳榮碾米廠

台南縣後壁鄉是台灣的大米倉,芳榮碾米廠在當地開設以久,頗受鄉內農友信任。

原本後壁鄉水稻都是以慣行農法為主,這兩年試著發展有機,首先選定兩塊土地做為有機水稻生產區。

當地農友並不是以產銷班的方式投入有機耕作,而是所有送來芳榮碾米廠加工的都是有機米。「無米樂」這部紀錄片的主角崑濱伯2007年得到有機米冠軍,他所生產的稻米,就是送到芳榮碾米廠加工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