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24期 2014 / 10 / 01 285

讓台灣白魚游回棲地-南投埔里 陳新豪 

農友-陳新豪 

氣候變遷是當今社會非常關注的議題,南投縣生態農業有機發展協會理事陳新豪,認為每個人都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一分心力。身為農家子弟的他覺得,改善氣候可以由改變農耕方法做起,同時也可以讓原本住在埔里山溝或水田的台灣白魚,游回棲地。

筊白筍是埔里最具代表性的水生作物,種植面積也最大,他在家鄉致力推動有機或綠保的筊白筍。當他一腳踩在有機筊白筍田或是生態池時,發現田中鬆軟的土壤吸飽了水,不斷產生「啵、啵、啵」的冒泡現象。原來,有機耕作可以讓土壤活化,而且還有吸碳的效果。「推動有機農業、綠色保育,真的可以改善氣候。」這樣的發現,成為他積極推動有機或綠保的動力。

台灣白魚喜愛潔淨的水域,可說是生態的指標。習性溫和的牠們順著農夫引水的溝渠進入田裡,大部分棲息在埔里小溪或茭白筍田有水草的地方,靠蜉蝣生物維生,然而,諸多因素讓台灣白魚瀕臨絕種。「我們為何不退一步,還給牠們一個潔淨的棲息地?」陳新豪思索著,如何讓牠們存活下來。他努力說服農友在田區闢出生態池,曬田時將台灣白魚移到生態池,使其繼續存活,如果台灣白魚可以順利復育,其他物種自然也回得來。

經過半年的調查,陳新豪發現埔里有一、二十種保育類動物,除了台灣白魚,還有朱鸝、彩鷸、穿山甲、金線蛙、鉛色水蛇等,希望透過綠保的耕種方式,將埔里變成生態城鎮,他希望不僅保護台灣白魚單一物種,而是建立埔里完整的生態鏈。在他的用心推動下,埔里已有近二十甲農地以台灣白魚為保育對象加入綠保,而且其中七~八成已是有機農田,田間生態逐漸恢復,人與萬物和平共處,心念也開始改變了。

有一次,陳新豪與朋友們拜訪埔里鎮牛眠里的有機農場,才剛下車,便目睹因高溫及地形影響形成特殊旋轉對流運動的「塵捲風」。當它一路捲起大量的塵土及稻桿,在空中旋轉飛撲過來時,經過有水的茭白筍田,因遇到冷空氣,頓時就消散了。這個微妙的現象,使他理解到有機水田的氣溫可以改善氣候。

因此,他提出一個實驗構想,在埔里不同的田區放置上千支的氣象偵測溫度計,並記錄氣溫變化,以佐證有機、綠保的活化土壤對於改善氣候有具體成效。累計一年的數據後,農友可以清楚了解田區的地溫、水溫、氣候等狀況,並能因應變化適地適種。倘若實驗成功,便可將這個模式擴及全台灣,甚至全世界,為更多物種營造一方淨土。

 

諸羅樹蛙的秘密基地-雲林古坑 陳俊男

農友-陳俊男保育動物-諸羅樹蛙

古坑麻園有機農場的農友陳俊男,多年來以有機方式栽培作物,生態自然而豐富。在農場一角的烏殼綠竹林內,住著有「雨怪」之稱的保育動物-諸羅樹蛙,此蛙經常出沒在雲嘉地區雨後的竹林裡。

陳俊男記得第一次看到諸羅樹蛙的場景,那一天,他正在割筍,諸羅樹蛙從竹林跳到推車上的籃子,隨著藍子放到小貨車上,心想:「這個保育類的嬌客,應該也給其他農友見識一下,然後再送牠回家。」沒想到身手靈活的牠,一下子就跳到草叢裡了。為了能再次見到諸羅樹蛙的身影,他趁著一場午後雷陣雨前往農場,但尋尋覓覓只聽見蛙聲齊鳴,卻找不著牠們的蹤跡,究竟這些小東西都躲到哪兒去了?

有機栽培營造出的自然環境,讓竹林裡陸續發現諸羅樹蛙的身影。當慈心基金會建議陳俊男,以諸羅樹蛙申請綠色保育時,他說:「這是該做的事,所以一定要做。」毫不猶豫就答應了。於是,他在竹林挖一長條溝渠,舖上塑膠布,再蓋上樹葉和稻草偽裝成窪地,又在每一叢竹子的四周挖小洞儲水,以多取勝,吸引雌蛙們來產卵,因此,筍園處處都是牠們的秘密棲身之地。

竹林中蛙聲很多種,怎麼分辨出諸羅樹蛙呢?陳俊男肯定的說:「我聽得出來,因為只要一隻叫,其他就會跟著叫。」其實,他是很認真的先錄下蛙叫聲,再請專家確認音檔,用心熟悉諸羅樹蛙的聲音,當然一聽就知道。

目前筍園裡,除了諸羅樹蛙,還有小雨蛙、白頷樹蛙等,陳俊男為牠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歡迎各種蛙類都來共享。耕作之餘,還特別買了一台單眼相機,製作一本專屬諸羅樹蛙的影音記錄簿,欣賞自己的傑作之餘,可以忘卻身心的疲憊及諸多煩心的事情。

颯颯竹林,縱然四面八方有強風吹襲,動搖不了堅韌的竹子,正如他面對各式各樣的困難,也能堅定的挺起腰桿,好似強風沒來過,心胸寬大的陳俊男,包容各種小生命在竹林生活,進而包容人我互動的困擾,依舊續續努力守護這片屬於諸羅樹蛙的秘密基地,做他該做的事。

 

八色鳥的海岸新居-台東卑南 許瑞明 

農友-許瑞明保育動物-八色鳥

駐足台東縣卑南鄉「太平生態農場」的一隅,就可眺望太平洋海天一線的壯麗景觀,重視生態及環境教育的農場主人許瑞明,栽種的李子及多種果樹皆以不施農藥、化肥、除草劑的耕作方式,並強調田間作業行為皆須避免干擾田間的生物,利用這種方式傳達人與萬物共享這塊土地,與環境互利共生的理念。青山李樹不僅襯托農場自然美景,更是處處生機,也是提供生態旅遊及工作假期的好地方。

自稱是生態門外漢的許瑞明笑說:「我不像一般人對動物或是物種那麼熟悉,我只是做動物行為的觀察。」當一隻鳥飛過林間,他立刻可以猜測出那可能是大冠鷲,因為從觀察中得知,夏季高溫造成地表的水氣蒸發,熱空氣不斷往上升,大冠鷲會藉助上升氣流乘風盤旋。農場若出現數量多、位居食物鏈高層的大冠鷲,表示農場生態資源豐富。

他也常觀察小動物之間的互動、動物與土地的關係,發現牠們也有打獵、挖洞、儲藏、偷取、搶劫、毆打、逃跑等行為,這是認識動物比較有趣的地方。有一回,他走在田間,山羌突然從樹林跳出來,與動物們不期而遇的情況常發生,一點也不稀奇,身邊的友人興奮的補充說明:「我也遇到山羌從農場的上方俯衝下來,當牠看到我拿著相機,竟然吐出舌頭來,再奔向山腳。」友善耕作的農場出現珍稀的動物,這一幕著實讓人感動,若是慣行耕作受汙染的田區,則很難看到動物的身影。

當提到農場裡的珍稀保育類八色鳥,他說:「千萬別把八色鳥當貓熊一樣關起來保護!除了立法保育,人們也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去保育他們,當你覺得八色鳥很可愛,願意跟牠共享這塊土地與農作物,內心會很快樂,也能保育他們的棲地。」為了要提供八色鳥較多的食物來源,例如,蚯蚓或昆蟲等,不用農藥化肥的栽種方式,雖然農作物的外相差一點,依然可以接受。他覺得:「人們吃有機食物或許是為了健康安全、環境保護等,我以八色鳥加入綠保行列,更是愛護生命,尊重生命的表達,所以,以出發點來說,我喜歡綠保更甚於有機。」

許瑞明感嘆有些人只想種出最有價值的作物,不斷在土地上實驗,原本豐沃的土地經過多次的蹂躪,不斷的流失,對於農地上的動物則除之而後快,他懇切的說:「我們都是這片土地的過客,土地不必是自己的,希望能有更多理念相同的人一起善待、管理這塊土地。」他也力邀當地農友加入綠色保育計畫,為的就是讓更多人珍愛大地、關懷生命,並讓更多人實際感受到友善耕作的希望。

漫步果園的環頸雉-台東鹿野林志忠、黃惠美

農友-黃惠美農友-林志忠

著名的鹿野高台是花東緃谷中最佳的瞭望台,也是舉辦熱氣球活動的熱門景點。某天,攝影大師柯錫杰從熱氣球上遠眺,突然發現有片田園特別美,便臨時決定在此處降落,這片美麗的田園正是林志忠及黃惠美夫婦的農場-向上農莊。這時黃惠美正在採收鳯梨,遇到這位從天而降的客人當然給予相當熱情的招待,柯錫杰在品嘗農場的鳯梨後讚不絕口。可知,熟黃的鳳梨也是環頸雉的最愛。

田園生活是兩位農莊主人的教師退休生涯,主要種植鳳梨之外,還有玉米、洛神、咖啡、薑黃、樹豆等作物。他們也種植果樹,每一種果樹都只種兩三棵,為的是想和親友們分享。為了讓大家吃得開心健康,讓小動物有生存的空間,不用農藥化肥來耕種,就近引溪水灌溉,減少對大環境的干擾。黃惠美說:「分享是快樂的事情,大家吃得開心最重要,你吃得高興,我賺得更多!」

有一回,他們發現果園有點變化,心中納悶著:「怎麼花生的出芽率變差?」「怎麼玉米被吃得一粒不剩?」不久發現環頸雉漫步於田間,才真相大白。原來在自然安全的環境中,吸引了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環頸雉前來農莊的草叢間居住,主人們欣然歡迎這群美麗的訪客,並且小心翼翼的避免驚擾牠們。喜歡觀察生態並且勤作筆記的黃惠美,一發現牠們的蹤跡便逐一記錄,甚至還找出圖鑑,一筆一劃的照圖描繪。林志忠說:「台灣環頸雉喜歡躲在隱密的草叢中,於是田區的中間保留三排不除草,也不收成的鳳梨,好讓牠們可以躲在茂密的草叢裡安心覓食。」其實,三排的鳯梨,估計有七、八百顆的收成,全都送給了台灣環頸雉。至於那些被蟲蟻咬過出現水傷,或被環頸雉啄過出現孔洞的鳯梨,他們便分贈親友並笑呵呵的推薦:「這是被台灣環頸雉咬過的鳯梨,特別甜喔!」或自己加工製成鳯梨醬或鳯梨醋與人廣結善緣。這些會讓一般農友特別心疼的事件,發生在向上農莊,卻變成一個友善動物及增加人們和諧的故事。    

在友善的耕作環境中,農莊陸續出現許多小動物,例如,烏頭翁、八哥、樹鵲、鷦鶯、大捲尾、紅嘴黑鵯、眼鏡蛇等蟲魚鳥獸,也都成為主人關心的對象。於是,黃惠美決定向上跨一步,以環頸雉申請綠色保育標章,讓更多人認識到田間這些美麗的故事,也讓潔淨的土地除了生產健康的食物外,也提供小動物快樂的生存空間。

保育動物-環頸雉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