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護樹
種樹護樹(訊息&活動) 2016 / 08 / 16 550

 

 

識山識樹知性行

 

依著疼惜生命與友善大地的心,慈心基金會已經種了二十幾萬棵樹了。種了這麼多樹,但我認識樹嗎?看過大自然裡的樹嗎?與我有什麼關係?樹到底在自然中到底有麼意義呢?

問了許多人,觀察了很多種樹的人,似乎絕大部分的人與樹很遠又很近,對於樹的認知,最多是公園的樹、行道樹、盆栽的樹、眼前種下的這一棵……,大多對樹一知半解。

如果只是一昧地在教室裡講樹的功德,歌頌樹的好處,四處辦辦活動,在人為環境中種下一棵樹,這樣是要如何讓大家認識「樹」呢,也因為基金會的大夥的努力,與願意撐起對這個環境的責任心,由士明講師提出帶大家去接近與高雄人生活最近也最多樹的地方,「高雄綠肺—柴山」。

森林,都市綠肺

柴山是高雄綠肺,高雄文化的發源地,因為在古時高雄還是沙洲時,因柴山有天然湧泉的出現,出現了人,出現了文化,當然樹是更早出現,也出現了森林。但山上不是只有樹,這次活動藉由柴山上既有的天然次森林,依著森林的層次向大家介紹,從最底層的腐質層的昆蟲、軟體動物、真菌等,中間的爬藤、草本、灌木、甲蟲……,到最上層的樹冠層鳥類、松鼠、猴子、蝴蝶等,眾多生物組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讓大家見到「樹」是生態環境中的一環,是主角也是配角。

不同的是,因為樹的體型是從底層到高處都有,形成一個三度空間,增加生物棲息的環境多樣,而因為這樣,所以一棵樹很重要,要維持環境的多樣,要讓樹成林,樹的真正價值也才的以彰顯。

單獨只有樹又不行,沒有藤蔓,大風一來樹易倒,沒有小草、灌木等,樹易生病,小草、灌木、藤蔓、蘚苔等與樹的交織,互相相輔相成,生物得以棲息,多樣性的生物平衡消長共存,森林才稱之為森林。

中間還去看柴山的特別植物「魔芋」開花,聽這名字就很神奇,一般的花是香的,但這魔芋的花是臭的,還有腐臭味,而且魔芋還是做蒟蒻的原料,但柴山的密毛魔芋與台灣魔芋,因蒟蒻成形量不足而沒有使用。

有用?無用?生物多樣性

既然又臭又不能吃,當然就有人問說,這有什麼用呢? 舉個例來說,以我們現在的分類出來的生物粗估有一百六十萬種,看起來很多,再看預估世界生物種類可能達到一千萬種生物,甚至也有推估出一億種生物未被發現,即使在最樂觀的估算下,我們目前所知的物種也僅是所有可能存在物種的七分之一強,表示至少有八百四十萬以上的生物是還沒有被發現。

這有可能嗎?有,是有可能的,即便看似簡單的柴山,便有兩種特有生物「馬卡道澤蟹(2009發表)」、「柴山多杯孔珊瑚(2012發表)」這兩種也只有在柴山才看得到,另有一種以高雄命名「高雄卷柏」,按此推估,世界尚未發現的物種還有太多太多,是非常有可能。

自然的每一個運行總有其道理,只是人類在長久的純粹使用自然的歷史中,對人無用的消滅,對人有用用到滅絕,現今的環境是越來越糟,或許,自然中如果要論,最沒有用的可能是人吧。

由了解與認識,才得以平等對待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獣者,幾希」人與動物差別不大,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日常老和尚便提出「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扭轉人的善不善,這樣疼惜生命與友善大地的心,才得以彰顯。

講解到這,活動也要結束了,參與的大眾對於生活中的這座山,遠遠超出他們的想像。想起有位智者說過:「種樹這件事最重要的是帶動人們對他人、 對於小生命及環境的關心,並真實努力;這股力量帶動起來是很不可思議的!」

或許這次活動沒有種下一棵樹,卻也讓他們看到樹的驚奇與秘密,也瞭解了故鄉、瞭解生命、瞭解自己,也因為透由了解與認識,才得以平等對待,對待與關心小生命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