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保育」標章,從田字設計,由於人以友善自然的方法耕種,所以在人類的田裡可以發現蛙類、鳥類、動物、人類的足跡,和諧共存在這片土地,共同倚靠大地而活,並尊重每一個生命生存的權利。而金黃色與綠色的農田相互交錯,代表經濟活動與生態保育並重且循環不息。
人吃得放心,鳥住得安心
2011年秋天,一包包來自台南官田轉作有機的菱角,上面貼著「官田水雉綠色保育」標章,在里仁賣場的架上出現,吸引著眾人的目光。
這是國內首次針對特定保育類生物──水雉,由農委會結合慈心基金會及台南市水雉生態園區,在2011年10月11日召開記者會,共同推薦「官田水雉綠色保育」的農產品。除了原有的健康與美味外,更多了對保育類水雉友善棲地的承諾。希望社會大眾以行動支持官田的無農藥化肥的菱角與稻米,讓農民與水雉雙贏,讓人吃得放心,鳥住得安心。
近數十年來,因土地開發與環境破壞,全台水雉數量銳減,目前多分布於台南八掌溪至曾文溪間,以種植菱角與稻米為主的水田,是農委會公告的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為了保護水雉,農委會每年補助台南市政府頒發獎金,鼓勵讓水雉在田中順利築巢與孵化的菱農,也長期補助位於官田的水雉生態園區,進行水雉棲地的營造與改善,並進行水雉族群數量的長期調查。
經過各方努力,水雉的族群量呈穩定上升的趨勢。但是,近年來農民開始以成本較低的「直播稻穀」取代插秧,部分農民為了避免穀粒被麻雀啄食,因而會先拌入農藥,卻造成水雉與其他水鳥誤食而死亡。
2010年夏天,農委會林務局邀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慈心先讓農民初步認識有機農業,並在當年年底試辦補助部分農民以插秧取代直播。結果試辦區域在冬季過後果然未發現水雉死亡;而其他區域,共有51隻的死亡紀錄,證實農藥對水雉的危害。
不過,補助農民插秧並非長久之計。於是,從2011年開始輔導農民轉型有機,並以更好的保證價格收購農產品,藉以改善水雉的繁殖與度冬棲地。
目前有七位農民合作,耕作面積3.37公頃。慈心基金會在評估官田環境後,發覺轉作有機的田區不集中,菱角可能會遭受鄰田污染,短期間難通過有機驗證,因此特別設計了「官田水雉綠色保育」農產品標章,代表生產過程採有機耕作,不噴灑農藥和化肥,並有稽核人員監督管控,且產品不得驗出農藥殘留,但最重要是希望讓大家注意到生態保育的概念,有機農業從此能深耕官田地區,如果消費者願意支持,就能帶動更多菱農往前走,基金會未來將持續推廣、擴大保育面積。
幕後推手──林務局林華慶技正
這項美意的背後,不能不提及一位人物──農委會林務局林華慶技正。林華慶關注當地農業環境與生態,在評估之後,發現問題複雜,因為牽涉到農友必須改變耕作方式,也就是說,不施農藥,才是解決生態環境惡化、拯救水雉及其他鳥類的根本之道,他說:「碰到水雉問題、農業問題,就想到慈心基金會,因為慈心致力護生也推廣有機農業。」
其實林華慶和慈心基金會的緣很深!這段緣得從「阿石伯與三芝赤蛙」談起──過去台北赤蛙廣泛分布在台灣西部低海拔的溼地中,但是近十幾年來,農藥的使用與建設開發,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台北赤蛙本來帶狀的分布縮小到只剩下四個棲息點,台北三芝是其中之一。當時擔任台北市立動物園的林華慶組長,意識到台北赤蛙的危機,在2000年完成台北赤蛙的調查研究後,發現三芝阿石伯的蓮花田是台北赤蛙重要的棲地,因此積極與地主阿石伯溝通,希望他不要在蓮花田中使用農藥。
但是種蓮花種了25年的阿石伯認為,不噴農藥怎麼行?阿石伯完全不理會林華慶。正當 陷入膠著時,專門輔導農民從事有機耕作的慈心基金會,加入了這個赤蛙保育計畫……義工的關懷、有機賣場的支持、消費者的贊同,改變了阿石伯。這個案例,也見證了只要有心,人與環境及其他生物可以和諧地共存共利。
所以,當林華慶轉任林務局技正,遇到水雉的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合作夥伴,自然就是慈心基金會。局內長官也大力支持。林華慶說:「綠色保育標章,是一項治本的計劃!」他說,當年面對的只有一位阿石伯,現在面對的是更多像阿石伯一樣的老農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了後代子孫 現在要做有機
慈心基金會副執行長蘇慕容表示,好幾次邀請農民參加說明會,雖有上百位參加,但提到合作,願意的人卻很少。大多數農民都持觀望,要看計畫成功了才願意加入,這七位農友願意投入,可說是開路先鋒。本期慈心大地專訪這七位農友,以及慈心義工團隊。農友王寶文說:「現在全鄉的人都笑我們是一群瘋子,不過,六年前官田有位有機種植菱角的朋友,我也曾笑他是瘋子。我算是年輕的農民,後輩沒人耕種菱角,產業就會沒落,所以想到這片土地應該好好的留給後代子孫,我會認真做,希望大家支持!」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翁榮炫期待消費者認購「官田水雉綠色保育」標章的菱角,讓生產者有信心以友善環境的方式種植,並因此逐漸擴散,吸引更多農民加入;除了保障農民的生計,更能保護水雉的棲息地,讓生產與生態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