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態優雅的水雉在「綠色保育」的菱田中,安心地覓食、凌空飛起,近距離中,人與水雉相視凝望,這幅祥和的畫面讓慈心義工及參加綠保的農友欣慰不已。依據水雉教育園區的統計資料,目前水雉數量380隻,已創歷年新高。
2011年慈心基金會在評估官田環境後,特別設計了「官田水雉綠色保育」農產品標章,代表生產過程採有機耕作,不施農藥和化肥,並有稽核人員監督管控,但最重要是希望讓大家注意到生態保育的概念。自從開展「綠色保育」計劃之後,官田七位農友率先響應,以不施農藥化肥方式栽培菱角及水稻。
棲息於官田菱角田的水雉,是珍貴稀有保育鳥類,符合「綠色保育」農產品標章的申請,義工殷切的期待:「希望這樣的耕種方式,讓台灣最大的人工溼地,得以延續,萬物共榮共存,農夫也能撐得下去。」2011年,推動綠保第一年的菱角收成,農友大多可以接受,而且更確信這樣的耕作方式,對自己的健康及故鄉環境都有饒益,不少農友打算跟進。
官田地區多採稻菱輪作,2012年第一期有機水稻的收成,已趨近慣行農耕的九成,歸功於陳榮坤博士每兩週一次,從水稻品種到生產管理的現場指導,在農友的大力配合之下,交出好成績,農友信心大增。
2012年夏天,慈心基金會再度於水菱農場舉辦「綠色保育」說明會,當天大雨滂沱,義工原本以為與會的農友寥寥無幾,殊不知,許多農友冒著大雨相繼到場,甚至有的農友無法到達現場,卻來電直截了當地說:「人到不了,但是一定會簽約。」踴躍狀況,可想而知。就在義工的努力催促及關懷下,目前加入的農友已躍升為18戶,面積從3.37公頃擴大為9公頃。
有位農友身兼里長伯,過去以噴農藥的方式對付蟲,義工對他說:「你不要噴藥,就送你一些大肚魚。」里長伯卻說:「魚來到這裡會死掉。」良知被啟發的他,開始注意魚兒也要有適合生存的環境。今年邀約里長伯加入綠保行列時,得到太太首肯的他說:「沒問題,跟著你們做。」
買菱角救水雉,兼顧經濟活動與生態保育的善業行動,如漣漪般的盪漾開來。10月初,林務局邀請農業記者到官田的綠色保育田區參訪、親自體驗採收菱角、採訪農友奮鬥的故事,善的循環將綿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