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27期 2015 / 07 / 01 372

magazine02027

各位關心有機產業發展的好友,大家好!

近日民間草擬「有機農業促進條例」,希望積極推動有機農業發展,農委會已召開三場說明會,廣泛聽取產官學研及消費者等各方意見,據以研擬有機農業專法。

對此,我們十分支持,因為目前臺灣僅有「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雖然對有機產業的秩序產生正面力量,但對有機願景目標與政策,卻無積極作為,近三年來,有機面積近乎停滯在6,000公頃左右,歸咎原因很多,有政策支持力度、產區適合性、市場消費力及驗證法規與執行面等問題,其中例如:

  1. 有機成份比例限95%以上才可標示有機,讓業者在高標準下不願使用有機原料。
  2. 法規對土壤重金屬規定過嚴,忽略部分區域土壤重金屬環境背景值偏高,導致想從事有機的農民達不到檢驗要求而卻步。
  3. 有機驗證稽核人員訓練資格要求高,實際卻是執行稽核的水準不ㄧ,顯示訓練規定與內容徒具形式,有待調整。
  4. 我國農業試驗研究能量極高,研發水準佳,各類非農藥防治資材及方法,卻受限規定而無法順利轉移給產業使用。
  5. 有機農業本意是農業永續發展,兼具社會、生態及經濟功能等的積極意義,但觀察國內對有機認知多僅停留農藥零檢出的食安訴求,顯然國人對有機真諦仍需加強教育。

諸多問題如何解決,需經過種種討論與溝通,值IFOAM反思全球有機停滯問題而提出有機3.0概念,臺灣應對有機的發展願景有更開闊的想法,尤其臺灣農地狹小,鄰田汙染風險高,常令有心從事者卻步,如不能突破單一農地轉變有機,然後再逐步影響鄰田,以點線面的發展策略,則有機面積就難以擴大。因此,未來若能將有機分級,適當區分有機一級、二級乃至三級,明訂生產條件與產品差異,才有可能幫助有機發展,同時應積極且有效的對消費者宣導依產品規格選購,生產者也能有轉型台階及逐步擴大,有機面積方有長足進步的可能性。

有機產業成長空間還很大,以上僅略提幾點淺見,欣見各界熱切期待台灣有一天可以成為有機島,進而提出立法推動能在三十年內達標,逐夢踏實,利益深廣的事情,再過幾個三十年都值得你我歡喜等待、攜手實踐。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