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有故事

田裡有腳印市集

市集有故事 2016 / 12 / 07 710

農友-邱榮漢

原來...大哥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投入農業的

邱榮漢就讀於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但由於父親年邁且獨居於鄉下,因此他毅然回鄉協助父親種植綠竹筍。回鄉後,邱大哥一改過去傳統上的慣行農法,以有機與綠色保育等愛護環境的方式,自製廚餘堆肥,讓雜草與昆蟲共生。此外,由於家人都是慈心的一員,他在其中認識了許多同樣有理想的農友,也認識了田裡有腳印市集。


一路跌跌撞撞卻咬牙堅持終究能夠成功


改用有機方法改造農田後,可能導致整體產量減少,但為了心中所堅持的理念,即便面對家人的不解與反對,邱大哥依然堅持著要以對環境友善的方式進行耕耘。頭幾年歷經許多困境,他咬著牙一一克服了,兩三年後,堅持終於有了回報,田地經過多年培養,黏質土壤逐漸鬆軟,長出了能夠涵養水份的雜草,不但能夠緩衝暴雨對竹林的沖刷,更將蚜蟲的天敵瓢蟲吸引回來。

多元創新管道,更直接的影響力


邱大哥將科技與農業結合,與身旁好友一同開設「台灣和作農社」,並且研發網購APP,將綠竹筍上架銷售,透過設計,讓消費者可直接購買時蔬,也能透過APP得知農作相關訊息與想傳達的理念。此外,他也跑遍了棉花田、里仁等有機商店推銷自家綠竹筍,拓展更多銷售管道,使更多消費者得知他的理念。他說:透過這些方式,不但可去除中間商的供銷成本,亦可進一步貼近店家與消費者,將栽種理念傳遞給,讓有機的生活態度影響更多人。

洞察現況,原來台灣可以這樣做


邱大哥告訴我們為何有機或綠保農業一直難以發展,可分為水平收入、教育和法規三個層面。就水平收入而言,普遍都知道有機作物對環境與身體都較好,但因為國家平均收入水準一直沒有提升,形成了價格天花板,導致平均收入水準無法負擔有機農業產業。

教育面來說,社會中的教育注重於功利主義的取向,讓消費者不關心無法帶來可見利益的事情,對於「吃」也不是很在意,導致人民不注重這些問題。

最後,從法規層面來看,和國外成功的綠色農業比較,發現台灣的有機農業標章制度僵化與過於單一:極端的有機與非有機認證。但其實在農業中這是一段光譜,每個階段都有他獨特意涵,若能學習國外多元標章的方式,必定能鼓勵農友採取綠色農法,並且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而邱大哥認為目前推行綠色保育標章就是一件很好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