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相關訊息
相關訊息
相關訊息 2014 / 07 / 16 319

近年來致力推動種樹護樹活動,為了培植相關專業人員,陸續舉辦各種培訓課程, 7月16~17日和宜蘭大學合作,在宜蘭大學實驗林場舉行「人工林育林推廣研習」,慈心基金會北中南各地種樹團隊總共有50人參加這場研習。

這兩天的培訓活動,邀請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林世宗教授、林鴻忠教授及俞秋豐助理教授,和林業試驗所邱志明組長傳授專業知識,並在戶外進行生動有趣的實作教學。

造林四字箴言—適地適種

林世宗教授對於綠化造林提出精闢的見解,他說,造林作業的四字箴言就是-「適地適種」。造林要依目標而採行不同的作業方法,首先須瞭解林地環境條件與樹種的生育習性,再決定採用什麼樹種較合適。如果樹種選擇不當、造林材料不佳或栽種方法錯誤,往往導致造林失敗,如此不僅浪費資源,甚至還會引發國土劣化,不可不慎。

原則上,造林以本土原生樹種為第一考量,馴化的樹種也要衡量馴化程度的高低。各種植物都有其環境適應範圍,如熱帶植物不適合種在寒冷地區,高海拔樹種不利種在低海拔;而有些林木適應範圍較廣,樹性強健、能耐旱瘠,比較容易維護管理,如九芎、土肉桂、欖仁樹等。

眼光要放遠避免大材小用

俞秋豐助理教授強調,種樹不像種菜,樹木的生長要幾十年,造林時要確定的是「目標年」的用途,依此來選擇樹種,而不是看短期內有何用途。

以柳杉為例。柳杉在日本是很好的樹種,高大粗壯,甚至可以長成神木。早期日本家庭生女兒就在附近種一棵柳杉,等女兒長大出嫁,把樹砍下給女兒新家裝潢使用。日據時代日本人大量引進柳杉到台灣栽種,但因地形氣候的不同,加上缺乏妥善照顧,台灣的柳杉長得瘦瘦高高,成不了大材,在民國40~60年代大都用來做電線桿、鐵路枕木,後來電線桿、枕木改為水泥,柳杉遂淪為啤酒屋、土雞城的建材。

20140716 1

創造三贏兼顧生態、社會、經濟  

在第二天早上“人工林撫育管理”課程中,邱志明組長在講座中指出,在政府禁伐天然林的政策下,臺灣現存的人工林,在創造生態、社會、經濟三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走精緻林業的方向,培育質量俱佳的造林木,創造林業的經濟價值,又能提升生物多樣性及減緩溫室效應,提升碳吸存力,促進生態保育與休憩資源。

邱組長接著介紹人工林撫育的作業,並強調撫育作業與生産目標的息息相關—如為保育目的,重視森林的公益機能,就不施行修枝,採自然保育,增強林木的健康性;如為經營目的,重視林木經濟品質,就須視植栽狀況,加以適當修枝疏伐,達到一定規格即砍伐收穫。

之後,邱組長從疏伐的適當時機、強度、間隔、實施步驟、工具等,仔細説明撫育人工林的方法。

午餐後養精蓄銳,就進入課程的高峰—80分鐘戶外教學。林世宗教授及兩位助教,帶領學員到林區親手操作修枝的實務。50位學員分3組,笑盈盈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地走入透著光影綠蔭、清風徐來的林區步道。

小心疏伐別讓樹木唉唉叫

一番挑揀,拿起大小不一的鏈鋸、手鋸、腰刀、鐮刀,該是動手修枝的時刻,卻顯得有些猶豫。學員大多數長期親近山林,其實對修枝作業並不陌生,爲何此刻近樹情怯?

原來是:用過去的做法,一刀鋸下,簡單熟練,但是造成傷口癒合不全,致使樹幹内部腐朽,實在不忍。於是想放掉熟悉的舊方法,改用更正確的“三段式鋸切法”來護樹,以免撕裂樹皮。雖然現在學到了新方法,難免因爲生疏而不安。

還好有3位老師的耐心指導,加上學員的積極用心,輪番上場練習,加油打氣聲此起彼落。一回生,二囘熟,驚喜歡呼連連,信心大增,開始尋求練習疏伐的機會:「老師,這棵樹的樹幹腐朽了,倒下來太危險,可以疏伐(砍掉)嗎?」得到老師的許可,第3組學員通力合作,你下一刀,我補一斧,伐掉一棵危樹。

兩天的課程從認識森林生態、人工林撫育管理、社區林業與綠化等理論進入修枝疏伐的實務。50位學員帶著新知能,開心地揮別宜蘭大學實驗林場,各自奔馳回崗位,準備善用所學來撫育山林。

 

慈心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