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相關訊息
相關訊息
相關訊息 2012 / 12 / 11 259

2012年10月12日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在古坑慈心有機農場,舉辦「農民保種運動」研習會。會中特別邀請在台灣推動有機農業及種子保存計畫的台大農藝系郭華仁教授,為本基金會幹部演說「藏種於農」的重要性。下午則由秀明自然農法的理事長陳惠雯女士,分享「留種經驗談」。
有機農業推行多年來,許多人已經意識到慣行農法對人類健康、土地環境等充滿了危機,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卻讓人未留意的危機,即保種的重要性。本基金會為了因應未來糧食供應的問題、氣候溫暖化造成旱澇不調的種種災害、基因多樣性消失導致病蟲害發生、石油上漲、能源危機產生高漲的運費、跨國性農企業壟斷種子等諸多情況,已開始研擬農友保種計畫。
本基金會賴錫源董事長說明,民間好的作物品種逐漸消失,保種是一件急迫且具意義的事情,雖然政府有其保種計畫,而民間最好也能保種。基金會除了推動有機農業、種樹等活動,保種也是未來一個重要的計劃,將邀請福智有機農場農友帶頭先做,希望其他的有機農友一起共襄盛舉,期待先民保種精神不要斷送在我們這一代,讓後代子孫也能享有好的品種。 

01

裨益有機農業多樣性 因應未來糧食危機

郭華仁教授長期觀察台灣以及各國有機農業的發展,鼓勵農友養成保種習慣,除了有助有機農業多樣性發展之外,也能避免未來糧食危機,以及種苗被壟斷的困境。他指出,有機農業應具有生態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等特性。如此一來,農地能夠充分被活化、利用,生物多樣性之下好菌好蟲幫助農地恢復生機,可說是農地的免費長工,農友自然不用仰賴農藥、化肥。

有機農業除了要有健康的土壤、適地適種之外,也要重視種植作物的基因多樣性,因此種子的來源就很重要。農民種子的來源不外乎自行留種、購買或是鄰居交換,不論種子來自何處,都分為有機和慣行生產。

郭教授歸納種子有幾個類別:一、地方品種:就是老一輩農民留下來的品種,這些未經科學家或種苗公司改良的品種,又稱傳家寶品種。二、非地方品種(即改良品種):分為固定種(自交品種、異交作物)和交配種(雜交一代品種)。他特別提到,雜交一代品種,施以肥料及農藥,可以長得非常好且產量高,但是最大缺點是無法保種。假設農民沒有保種,則每年必須跟種子公司購買,種子的自主權被人家掌控,而且地方品種會逐漸消失,品種也愈來愈少,違背基因多樣性原則。

研習會中,郭教授提到,早期吃到本土黃色的香瓜,清香甘甜,這樣的種子台灣已不復見,用心的他還幫忙蒐尋到美國擁有台灣部落已消失的小米,透過他的努力聯絡,要了一些種子回來,重新種在原來部落。其實許多國家都很重視種源,也曾到處蒐集種子,台灣許多種子就被很多國家取得、持有。

研習會中,有些農友就實際保種經驗,熱烈討論。有人提問:「全世界已有種原庫(中心),為什麼民間還要推動『農民保種運動』?」郭教授語重心長地回答,農民保種與國家作物種原庫是互補的。國家作物種原庫的保存,必須在低溫乾燥良好的設備下長期保存,甚至可達好幾百年,讓原來的種子保存著;農民保種是為了下一季或來年的種植所需,且農民選擇田裡最好的植株留種,它隨著逐年氣候的改變,逐年調適。尤其在氣候劇烈變遷的年代,如果未來的環境與現在差異甚大,現在保存在冷藏庫的種子,未來未必可用,而農民保種代代相傳,品種依舊,卻可適應每一階段的環境,所以藏種於農,有其必要與重要性。

種子留給後代子孫 過程麻煩意義非凡

秀明自然農法最基本的要求,是無農藥肥料、自家採種,更重要的是生產者認同上述的作法及有心這樣做,才算是秀明農法。其實「有心者要自家採種,並不困難。」陳惠雯如是說。

有人說台灣高溫多濕,怎麼可能有機栽培呢?陳惠雯有另一種看法,台灣氣候非一兩天形成,而農藥則是近百年才使用,在未發明農藥之前,我們的祖先就是無農藥栽培,可見無農藥一定可行。

其實,植物本是大自然的野草,聰明的祖先採集「野草」之後,種植在住家附近,為何野草沒被蟲吃光,而嬌嫩的菜被蟲吃光?原來,野草和蔬菜的免疫力不一樣。因為蔬菜已成為植物界的草莓族,若要把蔬菜界的草莓族變成強壯的泰山,自家採種就派上用場。

陳惠雯以小白菜為例,來說明保種過程。小白菜堪稱草莓族中的草莓,如何找出小白菜的泰山呢?她說:「磨練小白菜時,不給農藥肥料,求生的本能自然顯現。」她觀察雜交第一代的小白菜,留種種植後僅3%存活率,且被蟲吃得僅剩根部。第二代的小白菜為了生存往下紮根,變成野外求生高手,耐候性強,雖然最後仍只剩葉脈,比起第一代進步許多。接著,挑出相對好的種子繼續種植,到了第三代,已出現洞洞裝的菜葉。到了第四代,出現完全沒有蟲洞且具生命力的小白菜,雖然還稱不上「泰山」,卻是相對好的小白菜。自家採種最辛苦的是第一代,過了這一關,就可稍微安心地繼續鍛鍊。

訓練草莓族是很費力的事情,所以農友主要挑固定種的種子,以利未來採種。她以西瓜為例,若要培育出又大又甜的西瓜,就以大卻不甜的西瓜當作爸爸,小而甜的當作媽媽,這就是所謂的F1(雜交第一代),即種子公司賣給農友的品種。若農民想要自己留種,在種植之後,下一代又變小了,如果透過留種分離不斷改善,可能到第八代才可能被純化,且中間還會遇到一些障礙,例如種子不夠乾燥、發霉或是被蟲吃等,所以要達到「固定種」的目的也非易事。

陳惠雯自家採種一百三十多種,不管是否要出售,她說:「種子總要留給後代子孫,但若要量產,也未必不能做。」如果每個農家保護一種種子,作為種子交換平台,增加種子多樣性,若成為特色就不是競爭對手,有利消費者。

採種、保種已經融入陳惠雯的生命中,她享受在學習與體會保種的快樂,正因樂在其中,一點都不覺得辛苦。有人說:「保種的過程很麻煩,推動不易。」她卻覺得:「有機農業的眼光,不就是很長遠嗎?」以長遠來看,保種自然不是一件麻煩的事,甚至是亟需且意義非凡的事。

慈心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