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36期 2017 / 10 / 25 623

不一樣的營養午餐

營養午餐一周一次蔬食,對台灣中小學而言並不陌生。2008年即有學校響應蔬食減碳,自發性實行。2010年,在教育部鼓勵下,蔬食日幾乎成為全台中小學必然選項。根據統計,2011年參與率高達93%,其中11縣市所轄學校全數響應。2012年,全台高中小學2,328所學校,總計高達700萬人次參與(註一)。蔬食日成績斐然,然而成效如何?

推動多年後,實際上不如數據樂觀。根據今年四月聯合報報導,台中市共332校有蔬食日,但不少學校反映該日廚餘剩最多,還有學生自帶肉鬆配飯;部分學校把蔬食日改周五,以免周一上學心情就鬱卒。

慈心基金會自2010年開始和福智文教基金會合作推動校園有機蔬食,導入理念教育,至今全台有62所學校參與。上過課程的孩子接受蔬食的比率大幅增加,然而當時間一久,菜色普遍單調,又沒有持續教育孩子,蔬食日的廚餘就會增加,也有學校因家長反對而停辦或降低蔬食日的頻率。

為了瞭解蔬食日推動關鍵,我們特地訪視三所推動成效不錯的學校:台北葫蘆國小,基隆瑪陵國小及台南新泰國小,看看他們如何推動蔬食日。

位於台北士林的葫蘆國小,師生1300多人,自備廚房,食材與廚工由團膳公司提供,推動蔬食日多年,在理念教育結束後因家長反對,改為兩周一次。為了讓蔬食更美味,營養師將蔬食改為特餐日,提供炒飯、焗烤等特製料理。

基隆瑪陵國小師生96人,自設廚房,實施蔬食日超過10年,家長普遍認同,且每周四有農耕課程,生產的蔬菜經常可成為午餐食材,孩子會特別珍惜,遇到不喜歡的菜也會忍耐。廚工同時也是家長,營養師減少加工品、重視配色,以增進孩子們的食慾,非蔬食日的菜單也會減低肉量,例如切丁。

台南新泰國小師生610人,自備廚房,2008年開始蔬食日,2013~2015年因學校護理師大力促成,導入教育課程,孩子至今仍為每周一次蔬食可以救地球而感到開心。午餐秘書用心設計菜單,少加工品、少油炸,並經常創意變化。同時校長也非常認同,全力支持。

從三所學校的經驗,歸納推動蔬食日成功要件如下:

第一, 校內要有對蔬食推動有熱情的教職員,如此才能帶動其他老師或行政體系。

第二,  學校行政體系願意支持,因營養午餐關係到午餐秘書、學校廚房、團膳公司,如果未得多數支持,空有理念無法實踐。

第三,  學校有廚房備餐,非由中央廚房送餐,菜單設計才能自主掌握。

第四,  理念教育的導入,師生認識為何要蔬食可以提升使命感,大幅降低因口味不習慣所帶來的困擾。

第五,  菜單設計多樣化、健康化,跳脫蔬食就是青菜配豆腐、豆類加工品的傳統作法,提升學生食慾。

第六,  家長的支持,當家長認為沒有肉就不營養,蔬食日可能面臨腰斬的命運。

綜觀上述因素,在現今校園及社會風氣下,要長期推動蔬食日並非易事,然而對的事情就應該堅持,當氣候變遷未減緩之時,少肉多蔬食是每一個地球公民都應該起而行,協助下一代建立起這份使命感的責任,在我們身上。

有鑑於此,慈心基金會將再度與福智文教基金會合作,於2018年推出「校園蔬食日剩食改善計畫」,在教育部已建立的基礎上,將蔬食日提升至2.0版,結合專業主廚和多元活動設計,期盼讓大家想到蔬食日不再面有“菜”色,而是歡樂繽紛的開心日,敬請期待!

 感謝校長老師們用心教導孩子友善對待環境的飲食方式。

上排:台南新泰國小/校長-賴昭貴/ 主任-黃竣炫/護理師-蕭淑美/午秘-莊玉麗/廚房媽媽-吳燕玉

中排:基隆瑪陵國小/校長-詹麗娟/主任-陳士文/午秘-魏偵尼/農耕老師-鄭麗華

下排:台北葫蘆國小/校長-羅永治/教師-謝欣玲/營養師-黃柏欣/教師-李美香/教師-黃碧綺

 

註一:資料來源:世界蔬食之都在台灣〈台灣光華雜誌2017/08/24〉〈中央社2012/02/11〉

註二:資料來源:中市周一蔬食日學童不愛,廚餘多1倍〈聯合報2017/04/2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