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34期 2017 / 04 / 19 1465

 

喝茶護水庫「坪林有機茶園輔導與推廣」

 

 

magazine03e034 1

八年前,有位老師退休後在坪林租了一塊地,想要一圓自然恬淡的田園夢,無奈鄰近都是慣行田,於是請來慈心基金會輔導關懷,雖然沒有勸說成功,卻引發眾人思考:這裡是翡翠水庫集水區,提供大台北五百萬人喝的水,竟然是來自有化肥農藥除草劑的環境!

這個事實讓慈心團隊無法視而不見,於是「淨源計畫」正式啟動!

以茶淨源 飲水思源 喝茶護水庫

環保署2015年水庫水質監測資料顯示:台灣53座水庫有六成以上屬於優養狀態,使水庫水質變差因素眾多,在集水區除家庭生活觀光等汙染源外,農林地汙染佔多數,當暴雨來時,耕種時所施灑的肥料與農藥就會隨雨水沖入水庫。翡翠水庫算是水庫中表現良好的優等生,但是環保署於2012年針對環境水體中的調查,還是檢驗出部分農藥。我們對「水安」問題的關注,顯然大大少於一再爆發的食安。

位於集水區的坪林是著名的茶鄉,在此地六個產銷班,只有一位從事有機,慈心基金會於2008年輔導轉作有機之外,為了貫徹潔淨源頭的目標,幾番會議考量下,決定斥資開辦有機專用製茶廠,以避免辛苦栽培的有機茶菁與慣行交叉汙染。接著,為了推廣與通路,促成了台北、台中都會區淨源茶坊的開設。經過八年努力,到目前已成立兩個有機產銷班,約30位農友60多公頃加入護水的行列,雖然和整個集水區1,200多公頃的慣行田比起來猶如小蝦米對上大鯨魚,但卻是此地百年茶史中光輝的一頁。

magazine03e034 3淨源計畫推動初期不畏艱難的勇士們。(左一:陳善嘉、右一:張正貴)

全程負責 只要專心種 其他交給我

數字成長顯現在外的是,農友生產技術越來越純熟,生態變豐富多樣,無農藥的環境,身心舒暢,連採茶姑娘都邊採邊唱起山歌。一群人的用心也漸漸讓政府單位感受到。坪林因有機耕作環境改善後,讓保育類野生動物「翡翠樹蛙」獲得保護,新北市政府也開始積極推動友善耕作的「綠色保育標章」,有機農業所帶來的好處已被大家看見。

在亮麗成績的背後,是打前鋒的慈心產業服務人員,以全力相挺。當時主要負責的專員,也是第一任淨源茶廠廠長張正貴表示,從輔導農友一直努力到銷售端,整體要做起來是很辛苦,但是很值得。談起推動之初,先找到幾位基金會在當地的學員,還有坪林唯一在做有機的農友王有里。先有了這10位做班底後,張正貴開始在山頭與山頭間奔忙。

一般輔導專員的工作是拜訪關懷農友、協助解決轉作有機耕作上的問題及申請驗證填單等,坪林的農友享有的卻是五星級全套的服務,只要專心種好茶,其他事不用操心。張正貴說,淨源茶團隊要製作液肥提供給農友、貼補挖溝施肥費用,後來籌設茶廠忙的事更多了,採茶、做茶、挑茶、烘乾、包裝…等很多繁複的工作,之後為了通路找人規畫茶坊,張正貴形容當時是〝全身跳下去〞,也就是這樣全心地投入,慈心團隊及義工們與農友培養出難得的革命情感。等到茶廠建立完成了,就交給專業的人做,自己再回到慈心有機輔導的角色。憶起當年一群人戴斗笠拿鋤頭,顧茶園忙做茶的日子,張正貴一個累字不喊,帶著笑容說:「真是多采多姿!」。

贏得信任 農友的事就是我的事

從計畫一開始就陪伴農友的慈心專員陳善嘉,臉上總是堆滿笑容,他非常了解農友的需求,本身具有草根性,與農友十分「麻吉」,缺什麼找他就對了,就連缺採茶工要找人都成為他重要任務之一。他表示,淨源計畫是慈心主動推動,遇到事情要自己想辦法解決,許多辛苦也不為外人知,有一年因為相關單位不配合,陳善嘉與三、四位義工只好冒著雨,把兩千多包肥料從大車搬到小拖板車再一一送到農友家中,辛苦可見一斑。

陳善嘉與淨源團隊的志義工們多年來在坪林雖然勞心勞力,但是謹記創辦人「代人著想」的態度,以「農友的事就是我的事」的心情,賺到了農友對慈心的信任,已成為可分享生活苦樂的好友。

像農友王緒潭一開始就十分相信慈心,一有問題就call in。剛轉型頭二年,因為茶樹老化產生大量病蟲害,專家給了一個狠招:「砍頭」,茶樹硬生生地砍掉一大截,然後開挖寬20公分、深30公分的溝,再將大量的有機肥填入。陳善嘉說:王緒潭二話不說雇工開溝,且把一整年的肥料全下去了,請他10天噴一次的液肥也都照做,十分配合與捨得,第一年產量只剩不到原有的1/3,被老爸罵慘了,如今產量已超過原有的慣行,王爸爸展笑顏,願加碼釋放土地投入有機,幾年後茶改場人員看到王家漂亮的茶樹,不敢相信這兒曾經是慣行田。

magazine03e034 5原為廚師的鄭信忠,因為種有機茶而人生大翻轉magazine03e034 4為了清境源頭,許多有志之士轉行投入

收穫 回甘與迴響

改變的不只是茶樹,憨直不擅言說的王緒潭開始和農友交流成功經驗,也接受慈心安排在千人的大營隊中分享在故鄉努力淨源的故事。

這幾年有五、六位年輕人返鄉讓坪林多了活力與希望,是很令人欣慰的事。茶農鄭李珠很感謝慈心幫她找回了一個兒子。兒子鄭信忠原本是一名廚師,有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每天晚出晚歸,和孩子有疏離感。回鄉種茶期間,看到慈心義工將茶園中的害蟲耐心地一隻隻撿入盒中再送到遠處並送祝福,種種對生命尊重的行為深深感動,無形中也改變他對待動物的態度,以前看到蛇當「美食」,現在會放牠走,曾遇到受傷的山羌將牠抱回去照顧,痊癒後再放生,這都是以前不會有的行為。現在,親子關係改善了,有多餘的時間會到茶廠幫忙,成為合作農友。

當農藥從農友的生活褪去,就像一個戒毒的人,身體恢復健康、家人關係改善,心也變自由了。有一天淨源茶廠長呂美瑩跟鄭信忠說:「翡翠水庫有五百萬人在喝呢!」他想,誰有能力可以幫到這麼多人呢?更何況自己的親人也住在台北,可以做這麼大的善行,他的內心感到很驕傲,這也是所有參與有機推動者的驕傲吧!而慈心的產業服務人員依著創辦人「光復大地、淨化人心」的心願齊心戮力,雖然艱辛但甘之如飴,就像喝一杯好茶,帶點苦,卻回報以甘。

參考資料: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網站


淨源茶廠

身處幽境的淨源茶廠具有多重角色,是生產單位也肩負服務農友、相關機關團體,並接受企業認養,以及有機推廣教育的任務。

這幾年,茶業改良場、台大跨領域學程及逢甲大學借助茶廠的環境與資源辦理課程與研究工作;去年,台大地質系研究生到坪林觀測不同耕作方式與氣候對水庫水質的影響,希望能將有機的貢獻量化。這裡也是提供知性之旅的好所在,讓大家體驗採茶、品茶,體會有機得來不易與對生態環境水源的好處。

從行政助理做到廠長的呂美瑩有著豐沛的求知精神,對自己的學習不設限,在繁忙的茶廠事務外,還習得多種製茶方式,最希望的是將製茶技術傳承下去,讓更多人能品嚐到保護水源生態,深具意義的淨源好茶,最想做的是將慈心基金會創辦人的慈心理念傳遞更廣並深植人心。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