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32期 2016 / 10 / 10 599

 

讓更多農民進入友善農耕系統

       

慈心基金會蘇慕容(執行長)表示:大家都很關心有機農業未來的發展,但現行有機農業發展受限不是大家樂見的。台灣是否要從有驗證再發展出非驗證的管理?非驗證要如何管理?要聽大家不同角度的看法。

共同會面臨的是友善農耕過程如何判斷?產品如何認定?要考驗大家的智慧。到底政府介入管理這件事希望達成的目的什麼?為何需要政府來管理這件事情,是一個更核心的問題,否則如秀明、樸門、綠色保育,各有不同主張,各有一群認同的消費者支持就可以了,但有更多的農民沒有進入這個系統的時候,如何獲得正確的觀念能夠讓消費者更接納才是要思索的。

政府明確將友善環境耕作納入有機農業

農糧署蘇茂祥(副署長):友善環境農耕政府機關不敢講管理,但需要輔導。政府即將訂定的「有機農業法草案」已明確將友善環境耕作納入有機農業,現在已擬定友善環境耕作農產品原則性規範(草案),也廣納意見研議當中。未來仍保有現行的有機農產品的規範,需按規定檢驗合格才能稱以有機名義販售。友善環境農耕相關規範包括原則性規範、透明的生產訊息、田間及集貨場抽驗、產業自主管理等,並仍將以輔導友善環境耕作逐步轉型為有機驗證為目標。也要考慮如何與國際接軌,讓有機更蓬勃發展。

食品供應鏈雲端影音式履歷

合樸農學市集陳孟凱(負責人):合樸是走「社群支持型農業」(CSA,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模式。

農耕管理並不等於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需要建立從蔬果生產、食品加工、分裝運銷的完整供應鏈整體履歷追溯系統。「雲端影音式履歷」系統用手機縮時攝影與錄影,影音資料加上GPS與網路時間同時上傳雲端,工作完成就紀錄完成。終端消費者只要一掃二維條碼,整個供應鏈的生產過程以影音呈現完全透明。而且農友一直在凋零中,這套系統可以記錄農友的智慧。

「雲端影音式履歷」 可以補足現行文字為主的生產履歷或各種標章。透過不易竄改、簡化生產者的記錄作業,影音+GPS+網路時間讓生產過程透明,消費者可以透過影音記錄來增加對查驗的信心!

至於友善環境農耕是否需要管理?食品供應鏈影音履歷可以增強現行第三方驗證的公信力,讓管理更公開明確,還可大大降低食品安全的管理成本。食安議題牽涉層面很廣,需要消費者、生產者、加工業者等所有人一起參與。

「共商治理」互利共生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賴曉芬(董事長):「主婦聯盟確立社區自主的農業生態學(agroecology)是氣候變遷下發展農業、糧食安全和糧食主權的最佳解方。」友善環境農耕是否需管理?賴曉芬董事長指出,消費者團結與農友合作、共同制定出的規範原則才能共生互利與永續。必先有環保概念的消費者,以及相對應的團結性組織,確保穩定性較高的銷售體系,才能支撐農友走過轉型過渡期,建立長期信任關係。

談到要不要管理,應練習「共商治理」,期待政府開放機會,用區域溝通的方式,大家討論共同制定規範原則,也是全民食農教育的機會。透過協商,日後友善食材供應校園、社區等團膳遇到阻力會相對減少。最後賴曉芬董事長提出暫時性建議:1.從政策引導、補貼外,食農教育、組織與連結過也應該同步或先行。2.有更多審議與討論過程,發展新標章方案或促進法案移向更多社會團膳與推廣教育上,都會得到城市消費者支持。

農民自省、消費參與及政策扶持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盧信昌(董事): 以「友善農耕與優質消費」為題,談到在社會重整與生態維護的過程中,農民自省、政策扶持,有消費參與才是連環相扣的重點。如何營造農友與消費者的參與呢?以公平貿易組織為例,不純做有機農產,但卻以收購價多出15%為誘因做鼓勵;在策略上以推廣咖啡豆的種植改善為主力,因為咖啡的愛好者多、獲利最快,能帶動觀念交流的人最多。

談到鼓勵友善農耕,盧董事表示可以將既存的有機農業區域往外做擴散,並以從事有機的農友為老師,帶動週邊耕作者信心並能減少不必要的衝突,才能夠加速友善農耕的發展。一旦產出擴大以後就要考慮通路的建立,如何區隔市場、做好通路分流呢?找對方法又有明確目標的話,必然能一氣呵成,包括推動必要的認證來爭取消費信任;再以國民健康的促進和消費者支持,真正實現友善農耕與生態保育的目標。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