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3期 2009 / 07 / 01 409

許玉堂十四歲就跟著父親耕種的許玉堂,至今已有四十年的耕種經驗,除了在老家雲林縣麥寮的農場之外,2004年來到麻園農場,加入了集團栽培,經營將近四甲的土地,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他,面對農場的種種規範,又有怎樣的感受呢?

麥寮一甲半的有機農場分為五區,每一區都不相連,且分四年驗證,每次所花的驗證費不說,光是每一年填寫驗證資料就讓人頭痛,對識字不多的許玉堂,是件很痛苦的事。到了麻園農場,驗證的事都由管理中心來做,這些麻煩全都沒有了。

在自己的農場,只要合乎農委會有機法規的資材,就可以自主選用;在麻園農場,照規定,所使用的各種資材都來自服務中心,許玉堂在嘗試改變之後反而覺得更方便,例如:在外面買種子,得寫種子來源、有無基改、有無藥劑等資料,事項繁瑣,有時證明單少蓋個章還得跑好幾趟哩!現在不僅省事也省時多了。

自家生產的農產品可以自己銷售,收成多利潤就高,而集團栽培按照合約價格收購,收成超過合約量都會被打折扣。許玉堂明白,其實集團栽培是計畫性的生產,只要按照契約生產,服務中心都會收購,但為了承擔銷售的風險,所以必須以量制價,和通路商交涉才有議價的空間。許玉堂笑著說:「雖然我耕種經驗多、產量大,但為了集團栽培的整體考量,也願意配合計畫生產。」

現在有更多農友加入農耕行列,原本種植順手的作物就會分配部份數量給新手,老手許玉堂也被分配不拿手的,或嘗試新的作物。然而,試種往往不容易成功,但是他會配合服務中心,「他們要我種什麼,我就種什麼。」其實整年的生產排程也都滿檔,農場還是很照顧農友的。原來,集團栽培要能生產出物美價廉的作物,不能完全集中在某些農友身上,因為總量就那麼多,所以得釋出給新的農戶,讓他們有嘗試的機會,並商請老手挑戰新的作物,創造多樣化的作物,對農場來說,更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這裡耕種,可不必管後續銷售的作業,錢自然就會進來,這樣也是很好,省事多了啦!」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