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9期 2011 / 01 / 01 393

我們知道,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屬於大地。我們知道,每一件事物都是有關連的,就好像血緣緊緊結合著一家人。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有著關連的。現在發生在大地的事,必將應驗到人類來。人類並不是編織生命之網的主宰,他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絲線而已。他對大地做了什麼,都會回應到自己身上。--西雅圖酋長

1885年,西雅圖酋長寫了這一封信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皮爾斯,表達人類不應該對於土地和大自然予取予求的沉痛控訴。這番話,至今仍是至理名言。看看近幾年來,許多天災都以破紀錄的方式出現,一個比一個嚴重。剛跨進2011年,全世界都在歡慶新年到來,澳洲昆士蘭正面臨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水患,災區面積高達180多萬平方公里,比法國、德國加起來還要大,據昆士蘭官員形容,這是一場宛如聖經上所敘述的大災難,當地民眾得靠搭船才能進出。

錯在人類,那麼我們該如何彌補呢?法國當代最著名的暢銷小說《種樹的男人》,講的是普羅旺斯的綠色奇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關於種植希望和幸福的故事……一個孤獨的牧羊人,將內心深處對家人的思念,轉化成對大自然的關懷與大愛,將餘生投入種樹的工作。他有感於那處高地因缺乏樹木而顯得死氣沈沈,於是從1910年開始,日日種下100粒橡實,一直種到1947年他89歲與世長辭為止。儘管這段期間爆發兩次世界大戰,牧羊人仍年復一年地種樹,新生的樹林使得原先荒蕪的高地景觀完全改變,乾涸的河床開始流水淙淙,野豬野兔回到高地原野,人們也回到廢棄的村落,並修復成充滿希望活力的村子。

就像那位牧羊人,我們趕快來種樹,地球已經發出恐怖的怒吼聲,我們不可以再置之不理──地球暖化的效應一再一再發出警告,發生在昆士蘭的事,必定會在任何地方重覆。種樹,還給地球一片綠色吧! 

慈心基金會2010年3月推動「種樹護地球」以來,引起相當多民眾的支持,至今已種下超過五萬棵樹。一棵樹,一個希望!雖然我們也知道,種樹的速度和砍樹的速度不成正比,例如,位於蘇門答臘省北部亞奇地方及西部之間,約1萬公頃的雨林,正以每分鐘10個足球場的面積消失,但是,不能因為種樹趕不上砍樹,我們就灰心氣餒。相反,正因為這樣,我們的行動要更積極主動。

一位智者告訴我們:「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帶動人們對他人、對於小生命及環境的關心,並真實努力;這股力量帶動起來,是很不可思議的!」

慈心基金會創辦人日常老和尚,一直希望弟子們能在面對現在不好的大環境之下,體會這是「業感緣起」的惡果,首先要知道這是自己造的業,是一大群人的共業,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未來好,老和尚指出──既然是自己造的業,過去造不好的因,現在感得不好的果,而我們又都希望未來會很好,希望是一個健康和樂的世界,那麼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努力,去造正確的因。

現在這麼多人發心種樹,樹長大後,可以讓很多生命得到安樂。種樹,就是種一個正確的因,當一大群人創下這麼美好的共業時,未來必有一個美好的結果。就像種樹的牧羊人,只靠身體力行,就能夠將荒涼的土地,變成豐腴沃土,這份至死不渝的善行義舉,讓這麼一位年長又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農夫,能夠完成一件造福世間的偉業。何況,現在我們是一大群人!

這段時間,慈心基金會舉辦許多場種樹研習,邀請專家學者指導,例如中興大學劉東啟教授,是國內少數持有日本頒發「樹木醫」執照的樹醫生,他告訴我們:「不要只為地球種一棵樹,還要養一棵樹。」對於沿海地區又該種什麼樹、如何才能種得活?林業試驗所蔡景株老師說:「不要把自己認為最好、最美的樹種,拿到海邊種,否則一定面臨辛苦栽種的樹木,長不出葉子或是枯死的命運。」

我們並且參訪很多種樹達人,例如種了25年、擁有10個山頭、26萬棵樹的賴倍元先生,他心有所感地說:「當初山上根本沒有水可以用,為了引水,得攀山越嶺,從大雪山接了四十多公里的水管來澆灌樹木。」如今賴桑的森林大軍,樹根深植地裡,不但抓緊了地力,也蘊藏了龐大的水量。現在豐富的水源,也嘉惠山下三十戶人家呢!森林是水的故鄉──這一大片森林做了具體見證。

中興大學森林系羅紹麟教授,對此深有同感!造林將近30年,這片森林涵養了豐富水源,直接造福當地鄉親:「我提供七條水管,讓大家喝我的水;水質純淨,每個人都喜歡跟我接水管。」

還有很多很多的有心人散居在寶島各地,本基金會將不斷地走訪,以吸取更多前輩經驗,並會陸續在本刊中介紹給大家。開始了,就不要停;還沒開始的,邀請你加入這個自利、利他的行列。今天,保住了青山綠水,我們才可以安心地說──明天一定會更好!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特別設置種樹網站,歡迎您來共襄盛舉。網址:http//tree.toaf.org.tw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