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28期 2015 / 10 / 01 689

 

午後的埔里悠然寧靜,遠處群山環繞,陽光正燦爛,一進山城感覺舒爽宜人,沒有九月秋老虎的酷熱,走進客家庄的阿嫁婆咖啡屋,一群參與綠色保育的茭白筍農友正在熱鬧炫寶:「美玉姊家的最多啦!」、「陳新豪家的才多啦!」

此時正是茭白筍上市的時節,他們比的不是收成高下,而是有機綠保水田中蛙類的多寡,人人如數家珍。

 

台灣白魚瀕危 造避難棲地復育

阿嫁婆(客家語外婆)練美玉,在她生機盎然的咖啡園以生態工法營造六十公尺的近自然河川,提供保育類的台灣白魚做避難棲地。魚來了,園子精采,她的咖啡屋也成了社區保育人士的聚會之地。這些鳶飛魚躍蝴蝶飛的豐富生態得來不易。

在埔里,茭白筍是水田的核心作物,一般農夫為了剷除福壽螺的危害會頻繁噴藥,收成後休耕期放水流乾、翻土曝曬殺菌,水田裡的魚蝦也因而瞬間死亡。這群參與慈心基金會綠色保育計畫的農友關注生態,每塊水田都刻意保留一塊淺水生態池,在休耕期提供台灣白魚過渡避難。平常他們不用農藥、化肥管理,也不放進烏鰡、鴨子或撒苦茶粕防治福壽螺(怕會連帶傷害水中魚類),這些保護生態棲地的友善耕作,就是為了養護他們茭白筍水田中的嬌客,他們心中的埔里之寶--台灣白魚。

特有生物中心退休的彭國棟老師說,台灣白魚學名叫「台灣副細鯽」,是珍貴稀有的二級保育動物,埔里是其目前僅存少數的野生棲地,瀕臨絕跡,現在經過努力的復育,粗估有4,000~5,000尾。彭老師是埔里綠保農友口中的另一寶,他長期觀察溪流中的台灣白魚生態,定期調查魚口,而此地農友想申請慈心綠保標章,也常求助彭老師。

綠色保育茭白筍田附近的溪泉清澈、沒有農藥污染,魚蝦、蝴蝶、鳥獸歸隊,用這樣的溪泉種出來的茭白筍甜美無比,當地綠保推動的靈魂人物陳新豪臉上笑臉漾開:「水是萬物之源,生命自己會找路回來!」

百年來,日月潭地區傳述有一種「白魚」,學術界僅有標本照片,找尋不著活體。一直到84年,特生中心在埔里一處皎白筍田溝找到7調,才證實牠們確實存在綠色保育筊白筍田旁特別營造生態池做台灣白魚的避難所,幫忙牠們度過休耕曬田期

官田綠保啟發  新農回鄉護生態

陳新豪原本是念資訊工程,特別關心大地氣候變遷問題,長期以大數據分析,確信水田可以影響天氣溫度。他曾參與慈心基金會保育官田菱角田水雉的計畫,之後回到故鄉熱心奔走,號召鄉親加入綠保,也因為埔里有這樣的年輕人返鄉,懂得產官學多方資源的申請與求助,越來越多有心人想加入。但他說:「如果不清楚綠保的理念,對生態沒有熱情,有大半的新人會陣亡。」

友善耕作的辛苦與獲利還在努力求取平衡點。有九分地的黃永昌,還得靠老本行,撥空去做裝潢工作;許嘉芸除了靠另一半做建築業的支持,最近學做環保酵素,希望完全活用作物資材,讓整體農場更健康利於管理。而採秀明農法的林益生素樸過活,直說 :「產量少很多,賺健康啦!」

多方資源協助 綠保行銷變靈活

當地一新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宥岑靈活帶動行銷,她說:「聯合力量,打團體戰」。由埔里台灣之心有機聯盟的三十幾位農友共同創立清禾品牌,作為產銷跟加工的平台,透由經驗的傳承跟分享,目標要將埔里變成有機鎮。林宥岑說,社區配合農村再生計畫,加上獲得水保局跨域保護生態合作示範計畫的輔助,還有林務局、農改場和慈心基金會的協助,他們將產品做多樣性加工,並帶動生態體驗,推一日農夫遊,讓大夥「撩下田」親自採摘,DIY做茭白筍泡菜帶回家。

這些綠保農友大都是回流農村的新一代,他們樂於分享,也彼此打氣。帶著對故鄉健康農作的理想,有年邁父母親在旁默默守護,這些新農也擅長運用新知多方尋求資源,進一步為台灣生態農業開了新路。這條路不好走,但有伴就有前進的力量。

埔里,一個泉水叮咚的山城,靜謐中有一股蓄勢待發的氣勢,這一群因理念相同而凝聚在一起的年輕農夫們或許不知道,他們在進行一件偉大的事,正在為台灣農業,帶來新的希望與世代永續的可能。


南投地區3年內「綠色保育」快速成長

年度 戶數 綠保田面積 保育物種
2013年 6戶 5.17公頃 台灣白魚、藍腹鷴2種
2014年 16戶 12.67公頃 台灣白魚、穿山甲等7種
2015年 38戶 33.72公頃 台灣白魚、石虎等13種

 

 

下一頁